正好钱包逾期后第一天就开始收到大量电话和私人手机短信
7点,李明刚从床上醒来,就被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惊醒。他拿起手机一看,是一个陌生的号码。接通后,对方并没有说话,只是重复播放着催款录音。无奈之下,李明只能挂断电话,继续睡觉。
9点,李明准备出门上班,却发现手机上已经收到了数十条来自“正好钱包”客服的短信。短信内容无非是催促还款、逾期利息等内容。李明不禁皱起了眉头,心想:“这才逾期第一天,怎么就这么多催款信息?”
2点,李明的手机再次响起,这次是一个私人手机号码。对方声称是李明的朋友,但李明却怎么也想不起来。对方在电话里焦急地说:“李明,你快还钱吧,我这里有人催得很紧,你这样让我怎么做人啊!”李明一时语塞,只能解释自己确实逾期了,会尽快还款。
1. 金融知识普及不足:许多人在使用金融产品时,对逾期、利息等概念并不了解,导致逾期后无法妥善处理。
2. 催收手段不规范:部分金融机构在催收过程中,采用过度激进的手段,侵犯用户隐私,甚至威胁用户家人。
3.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: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,逾期记录对个人信用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体现。
1. 提高金融知识普及: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应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,帮助消费者了解金融产品,降低逾期风险。
2. 规范催收行为:金融机构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规范催收行为,尊重用户隐私。
3.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: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让逾期记录成为制约个人信用的重要因素。
4. 用户自身要加强自律:在使用金融产品时,要理性消费,合理规划财务,避免逾期。